文章

键角的决定因素

前两天遇到一个问题
pic1

这个问我H_2OSO_4^{2-}的键角大小
直接给我整不会了,于是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成键电子的能量降低了,可以看作电子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区域之外的几率变得很小,电子的“活动范围”局限在一个“势阱”之中。自由电子的能量很大,可以到处乱飞,比如等离子态下的电子;原子状态下,电子的活动局限在“轨道”中,未成键电子的能量依然比较大,出现在远离内层电子的区域的几率比较高(也就是电子云稀薄而膨胀),很容易飞到别的地方。所以原子氧,自由基之类的物种都特别不稳定。

成键之后,电子的能量被有效降低了,电子云变得稠密而缩小,就像星云聚合成了行星。与成键电子相比,孤对电子虽然能量也降低了,但是降低的幅度不如成键电子大,也就是说,能量稍微高一点。所以电子云虽然也被局限在特定的区域,但是依旧比成键电子的电子云“胖”一些。胖子占据的空间自然比瘦子大。




简而言之,就是成键电子对的电子云小,孤电子对的电子云大(能量问题)
所以孤电子对就会挤开成键电子对



不过这又会引出一个问题,还有什么因素决定了键角

什么决定了键角




知乎文章,非常好文章

总结一下


  1. 电子对类型引起的排斥作用:LP-LP > LP-BP > BP-BP;
  2. 共价键类型引起的排斥作用:叁键 > 双键 > 单键;
  3. 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越大
  4. 配体原子电负性越大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越小



如何理解与解释留作读者思考,提示:可以从电子云大小,电子云距原子核距离角度思考

License:  CC BY 4.0